我的音乐笔记之四十一——一曲寒江雪
2022-12-20 09:37:29
  • 0
  • 0
  • 0
  • 0

两个月没有写音乐笔记了。

疫情逼迫,再次停课。从11月23日教育局紧急通知全市停课以来,我就进入了线上教学的紧张节奏中。这期间还要筹备学校第七届高端论坛的学科分论坛活动,千头万绪,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也没心情吃。

“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怕”。音乐笔记系列的四十篇文章,都是我认认真真写成的,每一篇都要构思很久,找很多资料,因为我做事的风格向来是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写就这四十篇已经使我精疲力尽,不知道再写下去我的精力和才情够不够,如果水准下降,宁可不写。

但是,今早手机“今日头条”上的一则新闻《40岁京剧演员储兰兰病逝》,使我顿时觉得应该再写下这第四十一篇。

我知道储兰兰这个人是因为《寒江雪》这首歌。

回忆起来这首歌,我大概是2012年在网上听到的,当京剧女声“闻风雪,柴门之外可有我归来的人。这一夜,谁在等谁的出现?寒江雪,可怜白屋佳人春华换银蝶。这一切,只因为你的离别。”这几句一出来,顿时惊艳了我。

京歌或京韵歌曲(结合了京剧的现代流行歌曲)早已有之,八十年代中的《说唱脸谱》,九十年代初的《北京一夜》,到新世纪零零年代的《三国志》,这一类型的作品自成一派,绵续不绝。这也是众多华语词曲创作者在“中国风”方面的不断尝试,无论是“旧瓶新酒”还是“旧酒新瓶”都是为东方文化添砖加瓦。我没那么高的口味,只要曲子好听流畅、歌词通俗易懂就行,至于歌曲带来的文化现象不该是我过多过问的。

《寒江雪》就是众多京歌、京韵歌曲中的精品之作,不可多得。

作词:郑源,作曲:郑源、赵博(京剧部分),编曲:郑源

寒江雪,映出孤独的离别。

这一夜,寒风冷落无明月。

谁来解,此时心中的情结。

我孤寂,谁来填我心空缺。

心碎着,你给的风雪。

思念着,不分昼夜。

等待着,重逢的季节。

寒江雪,终映明月。

闻风雪,柴门之外可有我归来的人。

这一夜,谁在等谁的出现?

寒江雪,可怜白屋佳人春华换银蝶。

这一切,只因为你的离别。

其实,在《寒江雪》之前的2009年8月,京剧名伶储兰兰就发行了《江雪》单曲专辑,这首歌与《寒江雪》中的京剧部分除了节拍快慢,其余几乎一模一样。2010年11月,郑源根据储兰兰的《江雪》进行改编升级,进化成了2.0版的《寒江雪》。不难看出,名字和意境大概都是取自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创作《寒江雪》时,郑源尝试将戏曲元素植入流行音乐中。我们听到的是戏里戏外,现实与剧情的交叠和对唱。储兰兰作为专业戏曲演员的演绎直接深化了这首流行歌曲的文化底蕴,让流行中国风不仅仅是虚有其表的跟风效仿。而郑源作为制作人,在编曲中将鼓点、钢琴以及传统中国器乐适时插入,将戏曲与歌曲的结合调整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程度,不因为过分地强调中国风而使歌曲陷入和其他类似作品雷同的尴尬。从这一曲《寒江雪》里,听者不仅能听到水准颇高的古韵绕梁,更能从中看见郑源用音符泼墨的离愁别绪。全曲不见一字飘零,却满是一片苍凉、孤寂。词作者纯用空中烘托之笔,一片空灵。一个雪字,勾勒出整首歌的灵魂。郑源、储兰兰二人的合作描绘出茫茫大雪纷纷扬扬,飞洒不休。即是歌,也是诗,更是一幅细腻山水画,可称得上是流行音乐与传统艺术的完美融合。

这首歌由内而外的民乐特色东方底蕴,京剧大腔调的大胆运用,以戏曲精粹为基础使音乐表现形式更加纯粹。干净的曲调和格式,同样还原了上世纪民歌时代的脱俗与清新。它延续了高雅中国风的人文气质,大量运用流行乐器编配。而储兰兰穿插其中的京剧唱段又颇具古典韵味,巧妙的将中国传统国粹和流行情歌结合,令这首《寒江雪》凄美温婉又不失优雅大气。储兰兰的表现与《北京一夜》里的刘佳慧相比也不遑多让。用她本人的话说,这首歌“是用流行音乐的框架来表达一种京剧演唱艺术的内涵,在流行音乐的氛围中用皮黄弦歌的韵味来升华整个作品的品位。”在音乐配器上,传统乐器与现代乐器并用,钢琴、吉他、胡琴、古筝、萧等乐器悉数登场,形成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音乐风格。在演唱上,糅合了京剧旦角唱腔和通俗唱法,让人品味到京剧和流行唱法相得益彰的美妙之处,巧妙地找到了二者的结合点。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使得古老的旋律更加现代,也使得流行歌曲更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储兰兰的入戏感,让《寒江雪》的画面氛围跃然眼前,真正体现出中国风作品人与景、音与画以及意境的结合,并呈现出这类作品应该有的原味。从细节来看,储兰兰演绎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她能将编曲虚化,并在突出自己细腻、温婉、柔和的戏剧张力感,保持了一种与编曲意境的层次感。而不是仅仅只把中国风的编曲当一件衣服,人人都穿、千人一面,却忽略了歌手自我的气质与中国风这种意境的融合。

《寒江雪》从表现方式与制作理念上都有超脱以往的创新之处,其一是古与今的交织,其二是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的融合,其三是歌曲意境中戏里戏外的交叠,因而达到了一唱三叹,绕梁三日的音乐体验。无论是用新古典还是中国风来定义,《寒江雪》都算得上是东方情调传统韵味十足的流行佳作,同时还原了民歌时代的脱俗与清新。当整个华语流行乐坛都在追逐中国风时,有人在音乐里探究出中华文化最本真的奥义;当整个华语流行乐坛都用“功夫”“青瓷”等等堆砌词藻时,有人在歌词中深入研习了唐诗宋词;当整个华语流行乐坛都在用几句京剧或昆曲嫁接旋律时,有人却把戏剧元素推陈出新、不落俗套。中国功夫和官窑彩俑都只是对中华文化的肤浅认识,而《寒江雪》却在二十一世纪遥遥唱和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名作《江雪》,不但用现代词句重现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苍茫意味,更把寒冷冬夜中对逝去情感的追忆诠释得丝丝入扣,彷如一阕现代复刻版的《江雪》,令人回味再三。《寒江雪》提升了形式与内涵齐备的新高度,融合了京剧唱腔和流行音乐的编曲,配以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道出了思念之苦、苍凉之境。郑源是聪明的,他找来“新京剧”的推行者和倡导者储兰兰合作。“新京剧”本来就以流行歌曲和地方戏剧的融合表达为己任,《寒江雪》巧妙借力,将“新京剧”的成果直接为我所用,取得了《寒江雪》所要的和谐效果。

作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团副团长和新一代京剧演员中的佼佼者,储兰兰提出了“新京剧”的设想,即在保留京剧艺术本体特征的基础上,革新传播方式、加入流行元素,用现代化的艺术和科技手段来丰富京剧的表现形式,用京剧的文化底蕴来丰厚现代艺术、流行音乐的传统韵味,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她一直致力于用新的方法推广和普及京剧,推出了《对花歌》《北京人都在忙》《中国瓷》等将京剧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歌曲。《寒江雪》和她的《杏花红》都被我当作手机铃声,清脆悦耳、辨识度高,铃声一响,连我那时六七岁的女儿都能跟着唱起来——“红花姐,绿花郎,干枝梅的帐子,象牙花的床。鸳鸯花的枕头床上放,木樨花的褥子铺满床!”

2022年12月19日傍晚时分,储兰兰生前所属工作单位(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其家属共同刊发一则讣告(闻),证实“储兰兰同志不幸于2022年12月18日凌晨1时许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40岁”。

1983年出生于安徽金寨大别山的储兰兰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曾荣获第四届金唱片提名奖。科班毕业后,她拜在京剧名家蔡英莲(张君秋的弟子)的门下开启漫长的京剧道路,代表作品有《陌上看花人》《鸟尊记》《我住长江头》以及歌曲《寒江雪》等。这样一位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当打之年突然香消玉殒,实在令人唏嘘。人如其歌,一语成谶——寒江雪,可怜白屋佳人春华换银蝶。这一切,只因为你的离别……

一曲寒江雪,佳人终离别。


2022-12-20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